8月2日下午,由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主办,脚爬客自然科普中心承办的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活动顺利结营。
在四天的旅程中,21名科普志愿者在安徽地质调查院吴教授和钟敏毅(蚂蚁)和丘英翔(雄鹰)两位自然教育导师的带领下前往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对地质和人文景观进行实地科学考察、开展调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们从自然资源、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人文历史等方面对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深入学习。
★
科考学习
生态篇
天柱山被公认为“亚洲哺乳动物的发源地之一,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其中森林拓展基地更是依托天柱山森林公园的天然优势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森林体验教育拓展为载体,通过原生态的森林体验路径将各个形态的森林体验进行有机连接,呈现出完整的环境教育体系。
▲森林拓展基地山间云雾图
钟敏毅老师和丘英翔老师通过风趣的话语一步步引导志愿者主动发现身边的一草一木和小动物,通过这一过程加深志愿者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增强个人的自然体验感。
▲钟敏毅老师为志愿者们讲解发现的动物
人文篇
一谷一溪一洞天,一诗一刻一天地。旅程第一天志愿者们来到了坐落于天柱山内的山谷流泉文化园,这里被称为“室外读书博物馆”,又有“安徽第一刻”的美誉。
在总面积不过630平方米的河谷中及其东面崖壁上,刻满了自唐代以来1200余年间的摩崖石刻300多方,至今尚能辨认的有280多方。在这里聆听蝉鸣鸟叫,观赏石刻古迹遗址,与古人对话,感受天柱山的人文风采。
▲山谷流泉文化园石刻
地质篇
行程第二站是天柱山景区,在安徽地质调查院吴教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天柱山,用心去感受不一样的地质公园。
天柱山微地貌类型多样,几乎包罗了世界上所有的花岗岩的地貌景观,峰雄、石奇、洞幽、水秀,尤以花岗岩崩塌及堆叠形成的洞穴地貌景观典型独特,堪称世界一绝,已被中国地学界命名为“天柱山型”崩塌叠石地貌景观。
天柱山独特的超高压变质岩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超高压变质地体之一,且是我国独有、全球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
▲天柱山花岗岩地貌图示
结营汇报
下午14:30,2022年天柱山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结营仪式在天柱山公园管理委员会顺利举行,天柱山地质公园管理中心高健强主任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吴维平教授,天柱山地质公园管理中心程小青老师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研学一组/ 擎天队
研学一组对于山谷流泉文化园从路线、课程、目标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概括,天柱山植物小环线则是由植物图形延伸到形态特征,启示大家从生活中发现自然了解自然。
▲研学一组汇报展示
研学二组/缘分天柱定
研学二组从万涧村科普展板、万涧村人文研学课程、万涧村编写民俗典故讲解内容三方面来介绍万涧村的人文历史,并针对于天柱山景区的人文历史也搜集整理了相应典故的历史展板内容。
▲研学二组汇报展示
研学三组/山言水语
研学三组主要负责制作天柱山博物馆自然植物教育课件,并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了不同的自然研学课程。同时围绕痘姆古陶进行了一个基本的概括,并编制了科普学堂介绍展板、标识牌内容。
▲研学三组汇报展示
媒体推广组/ 天柱山融媒体中心
媒体推广组组长通过图片展示依次介绍了训练营期间完成的推广工作、目标任务。总结了每日按时完成的日常推广任务、如期完成训练营回顾视频,以及痘姆古陶科普视频,并在结营仪式现场播放,全体志愿者一同观看。
▲媒体推广组汇报展示
表彰颁奖
2022年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最佳解说奖、优秀营员奖、最佳传媒奖以及最佳科普小组奖获奖名单如下:
最佳解说奖:刘强
优秀营员奖:田文瑄
最佳传媒奖: 媒体推广组
最佳科普小组奖:研学三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吴维平教授为最佳解说奖、优秀营员奖、最佳传媒奖以及最佳科普小组奖颁奖。
▲志愿者们发表获奖感言
结营总结
天柱山地质公园管理中心高健强主任总结了2022年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开展情况,对全体志愿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同时针对志愿者后期志愿服务的开展提出了建议及期望希望各位志愿者不忘天柱精神,牢记科普使命,肩负起科普天柱山的重任,为天柱山对于公众的宣传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天柱山地质公园管理中心高健强主任发表讲话
结语
为期四天辛苦而又充实的科普活动就要结束了,感谢老师们认真耐心的讲解,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还有每一位志愿者的执着与努力。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虽然不会再相见但是我们怀揣着科普的心会一直相连在一起。
▲结营仪式志愿者小组合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